2018/08/20(一)
▲ 清晨時分天氣晴朗,夜鋪火車準時抵達終點--羅凡聶米車站 ( Rovaniemi )。
▲ 昨夜從赫爾辛基出發到目的地,車程大約13小時,距離約八百多公里。
▲ 糗的是,快到站時一家人還在睡夢中,衝衝忙忙穿衣收拾行李,深怕火車開走,逃難似地衝下車。
▲ 急急忙忙衝下車,驚魂甫定之後不知道是否衣衫整齊,媽咪就幫我們拍下這紀念性的一刻。
▲ 結果列車一直停靠到我們離開之時,都沒有任何動靜,至少有半小時之久,真是虛驚一場。
▲ 拎著大包小包拖著行李到車站裡休息整理。羅凡聶米 ( Rovaniemi ) 車站從外觀來看真的很迷你。
▲ 候車空間就這樣簡單,中間時鐘的地方是售票處,再過去另一半空間是餐廳。
▲ 候車大廳另一角落,遊客三三兩兩休息中。整理行李梳妝打扮一下,等租車約定時間的到來。
▲ 高緯度地區夏季日照時間很長,八月中大約清晨五點天色已經大亮,跟哥哥四處逛逛打發時間。
▲ 上網時無聊測試一下DNA上網卡的速度,數據有點驚人,真的有那麼快嗎?
▲ 原本預約租車的時間是8:30,在候車室閒晃的當下,這位先生主動找我攀談,原來他就是租車公
司的員工,衣服上面有Green Motion租車公司的LOGO,他說可以提早交車,於是開始辦理一些文
件刷卡付款。網站上預約車輛時沒有提到跨國要多收50歐元,據實以告有一天會去挪威,衍生的費
用覺得是責任的風險,該花的還是乖乖照付,以免橫生枝節。
▲ 交代清楚之後自行取車,回程將鑰匙投入車站的信箱即可。這次拿到的是TOYOTA YARIS油電車
▲ 乍看之下雖然是小車,乘坐的舒適度與功能性都不錯,油電車的關係也很省油,經濟實惠。
▲ 車上有導航系統,不太會用,還是乖乖地用手機Google Map。比較訝異的是居然有定速裝置。
幾天下來的心得是,土地廣大的國家,長途開車沒有定速巡航會累死人,小車也會搭配是很合理的
▲ 媽咪幫我拍的照片.....厄,大太陽下帶好墨鏡保護眼睛。出發吧,第一次在芬蘭開車,有點刺激。
▲ 取車之後第一件事,試開到麥當勞吃早餐。距離不到兩公里,車程五分多鐘。
▲ 羅凡聶米的麥當勞,曾經是全世界最北邊的一家,後來被俄羅斯另一家緯度更高的分店超越了。
說不定再過幾年,北極大陸上開了更北邊的分店也不稀奇了。
▲ 麥當勞外面車位很多,停車沒問題。有可能當時正好是離峰時段,客人比較少。
▲ 對我們而言,麥當勞一直是旅行中的好選項之一。特別是經濟條件尚未獨立的年輕人,更是物廉
價美的好選擇。近日與家中長輩閒聊親友的大小事,回憶起朋友的孩子與我年紀相仿,數年前罹癌末
期時,日常的小小心願是到麥當勞用餐度過一個平靜的下午。每每回憶到這件生命故事,都覺得自己
很幸福,要更加珍惜眼下手中所擁有的一切,即是看起來是那麼平凡的小事,也要常常提醒自己,
不可因沉浸在幸福之中而忽略了看似平凡的事物,尤其是與家人相處的時光與緣分。
▲ 一早用餐的客人似乎不多,熟悉地櫃台與點餐程序,差別只有店員是芬蘭人,而且說著英語。
▲ 早餐漢堡與飲料與國內差不多,無違和感。兩小特別聲明這不能列入每月一次麥當勞的額度內。
▲ 大概是日照時間很長,早晨的陽光很像黃昏斜照。餐後到對面商場瞧一瞧,探索新鮮事物。
▲ 對面是Rinteenkulma商場,複合式百貨有很多商店,也有 K Supermarket 超級市場可以逛。
▲ 整座商場佔地不小,往右邊一直延伸都有商店,只可惜一早似乎都還沒開門。
▲ 東看西看很多門都關著,只好到地下室超市逛逛。
▲ 超級市場有開,人也不多。不像東方國家一大早有早市,家庭主婦習慣一早就上菜市場採買。
▲ 亂逛一通之後,驅車前往聖誕老人村 ( Santa Claus Village ),位於郊區8公里左右。
▲ 兩小一直深信不疑的聖誕老公公,這次有機會來訪他的故鄉,或許說辦公處,會不會產生信仰危
機呢?佔地廣闊的園區裡面,停車位任你隨便停,找一棟顯眼的建築物開始隨意看看。
▲ 俗話說在說服別人之前,要能夠先說服自己。爸爸國中唸英文時,大塊文化出版的聖誕頌歌英文
版邊查單字邊閱讀內容時,對於三個晚上來三位精靈的故事印象深刻,即使本身不是教徒,依然深信
著聖誕精神的博愛與奉獻,所以一直告訴孩子聖誕老人的真實性,而且不是只有聖誕禮物這麼單純。
▲ 兩小對於來到聖誕老人的居所似乎一點都不興奮或雀躍,難道你們有懷疑嗎?真正的聖誕老人長
居北極深處不會輕易露臉,一整年都忙於準備兒童們的願望與禮物而分身乏術,這裡只是外駐的一個
點,裡面的代理人會給來訪的兒童一整年的祝福與希望。
▲ 左邊:拉普蘭少女,右邊:北極麋鹿。激似的神情真是維妙維肖。
▲ 本以為這棟是遊客中心,想拿個園區地圖或導覽,進屋參觀才知道裡面是大賣場。
▲ 開放式的空間陳列很多日用品與紀念品,與世界各地的觀光區似乎沒有大太差異。
▲ 往內走過去有餐廳與廁所,一早還沒到用餐時間,也不知道客人多不多?
▲ 尋來找去,符合紀念品條件又要有特色的商品,還真不容易,大人小孩難得有一致的共識。
▲ 看圖說故事,這下應該知道聖誕老公公在哪裡了吧?
▲ 依循指示進去瞧瞧探個究竟,畢竟是代理人,門面有點簡樸。
▲ 世界各地的兒童所喜愛的禮物之一,應該是樂高玩具相關產品,理所當然會有合作關係囉!
哥哥小時候也收過樂高的聖誕禮物呢!現在回想起來,還真是驚喜的一次經驗呢!
▲ 北極冬天嚴寒的天氣,當地交通與生活工具有別其他地方,傳統麋鹿拉車到現代化引擎雪橇都有。
▲ 傳統雪地生活的服裝與室內情景,很難體會這樣嚴苛的生活條件下,人們的生存之道有多艱辛。
▲ 咦?!北海道的白色戀人巧克力?怎麼會出現在這呢?不太協調的感覺。跟聖誕老人居然也有關
聯,日本人實在是生意做很大,應該是很受歡迎的聖誕禮物吧,應該是這樣沒錯。
走道的盡頭是與聖誕老人見面的地方,一家人討論的結果是:雖然只是聖誕老人的代理人,既然大
老遠來到這邊,多少還是有些紀念價值吧?說不定兩小下次再來這邊已是些家帶眷的中年人了。
▲ 在我們前面有兩位重機騎士先與聖誕老人交談,原來他們二人來自土耳其伊斯坦堡。二人問聖誕
老人是否去過土耳其?聖誕老人回答很妙:「去過去過,我每年聖誕節都有去喔!」
不過與我們閒談時有些不一樣,老人小聲地說:「我真的去過台北三次喔!」還特別提到101大樓。
從小對聖誕老人深信不疑的兩小,這時不知道有何感想?或許早早已經夢幻破滅了吧?
▲ 照完像之後沖洗照片,一張照片分大小有25、30歐元的價位,還有數位檔案連隨身碟一起帶回家
要價40歐元,兩小覺得真是不便宜呀!爸爸的解釋是:每年分送的世界各地的聖誕禮物,經費怎麼來
的呢?除了各國的捐款贊助以外,聖誕老人也要自己籌措部分的財源。
▲ 離開聖誕老人辦公室,還有很多地方還沒看呢!車子就停這邊,懶得開來開去了。
▲ 聖誕老人村其實不大,右邊還有一區住宿的度假村,不過價位實在不太可愛,緣份還沒到來。
▲ 第二個地方來到聖誕村的郵局,不是觀光用的景點,而是貨真價實的郵局。
▲ 來郵局的目的是寄聖誕卡片,祝福親友的孩子們,只是沒辦法寄太多面面俱到。
▲ 只要是從這個郵局寄出的郵件,都會有專屬的郵戳,而郵戳本身比耶誕卡片更具有紀念價值。
▲ 郵筒有兩種,一個是耶誕節前夕才寄出的郵件,上面寫:For Christmas。
▲ 旁邊另一個Daily Mail則是當天就寄出郵件,不用等到耶誕節。我們選擇第一種配合耶誕氣氛。
▲ 選好卡片之後,到櫃檯付款,連郵資一起結帳比較省事。下一步就是找地方坐下來好好寫地址。
▲ 雖然是郵局,裡面布置得像森林中的小木屋,一年四季都像是耶誕節的氣氛。
▲ 一家人分工合作,分幾個人頭寫卡片,沒多久就完成,寫完的可以四處參觀看看紀念品。
▲ 寫好就投出去囉!希望家都能順利收到卡片 ( 可惜事與願違,某個國家弄丟郵件機率偏高的感覺 )
▲ 全世界各地的小朋友,寫給聖誕老人許願的郵件都分門別類放在這邊,一年幾十萬封。
▲ 媽咪因為認識的人較多,背負很多小孩的期望,卡面寫得特別多。現場也不少遊客來來去去。
▲ 緊鄰郵局的附近有許多商店,各有特色。或許這也是聖誕老人籌措經費來源的方式之一吧?
▲ 村內一木造指標,標示出世界各大城市的方向與距離,最上面的那的指標是TAIPEI喔
▲ 羅凡聶米 ( Rovaniemi ) 的地理位置正好在北極圈的下緣,也就是說從此以北都算是北極圈的範圍。
▲ 北極圈遊客中心?( Arctic Circle Tourist Information ),我以為應該稱為聖辦老人村遊客中心吧?
▲ 這應該是數百年前聖誕老人的交通工具吧?至今應該都進化了吧?或許更進步也不一定。
▲ 上面照片是新車發表模式,下面是玩命關頭模式。( 也可能是麋鹿ㄎ一ㄤ掉,或是煞車失靈模式 )
▲ 哥哥很好奇比例誇張的大鬍子,或許是北歐給人的刻版印象吧?
▲ 天氣萬里無雲,突顯陽光的溫暖與明亮。高緯度地區這種天氣應該是彌足珍貴。
▲ 跨越北極圈的北緯66度,似乎是每個遊客來訪的標準拍照動作。
▲ 準備起跑?去哪?
▲ 繞到園區其他地方逛一逛,一角落有屬於兒童的玩樂的地方,不少遊具可以讓孩子活動筋骨。
▲ 有對稱感,左邊那隻好像怪怪的。
▲ 夏季時節戶外的大型遊具很適合孩子們,只不過冬季冰天雪地時不知道是怎樣的光景?
▲ 父子三人聖誕裝,其中一個是邪惡小精靈。
▲ 聖誕老人村幾棟主建築的後方,有處類似原住民村落的地方,展示以前拉普蘭居民原始生活的道
具。北歐原住民薩米人,普遍居住在拉普蘭地區,位於芬蘭北半部,被認為是歐洲唯一白人原住民。
▲ 參觀麋鹿每人5歐元,或許冬天生意不錯,夏季時間麋鹿沒拉雪橇都在休息,工作人員還出來拉生
意,問我們是否要入內參觀,可以餵食飼料,但不能騎上麋鹿,這點讓人有奇怪的聯想。
▲ 不只日本有供遊客照相的神奇道具,連芬蘭也常常看見。剛剛在聖誕老人那邊,看到北海道白色
戀人都已經與聖誕老人有合作關係,照相紀念的道具,該不會也是日本人發想的主意吧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