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/08/15 四
▲ 昨晚發生了羅馬驚魂夜,半夜被一陣陣鬼哭神號驚醒,想說義大利也有農曆七月的習俗嗎?
▲ 羅馬市區的建築動則百年起跳,難免有些都市傳說吧?
▲ 拿著餐券來到咖啡館 Niagara Coffee ( Google 評論 2.0分 ) 可以點一份麵包和飲料
▲ 我們四個人點不同的麵包,可以每種都嚐嚐味道。可以說非常美味,網路評價為什麼低分呢?
▲ 一家人的旅行,現在回想起來真的很難得,誰知道半年之後發生了影響全世界的大事?
兩小在中學階段正在成長,身心有點青黃不接的階段,也虧他們能耐心跟著爸媽到處跑
▲ 義式濃縮咖啡很小一杯,香濃的口感有點意猶未盡,但又怕喝多咖啡因過高
▲ 媽咪的卡布其諾除了咖啡香之外,表面的奶油泡泡散發香甜氣味更加誘人。
▲ 妹妹不喝咖啡,也有果汁可以選擇,感覺比較大杯。。。
▲ 我們用餐的過程偶有其他客人進來點餐,但似乎都是外帶,店內的客人不多
▲ 荷槍實彈的警察杯杯也入內喝杯咖啡就走了。在Google評論區看到有人留言說,
咖啡一杯站著喝1.2歐元,坐下來喝要價4.0歐元,不知道是真的假的?
對我們是沒有影響,因為我們是拿民宿的餐券來用餐,已經包含價房價內。
▲ 餐後搭地鐵前往梵蒂岡,買了票之後才發現地鐵停駛。。。
▲ 總之拿著票去搭接駁巴士就對了,這幾天可能維修或其他因素不得而知。
▲ 來到指示的巴士站等接駁車,乘客有在排隊嗎?好像有又好像沒有,經過機場的經驗,不期待
不過這難不倒老爸我,高中時期搭公車通勤練就的搶位功力一輩子也不會消退
公車遠遠開來就要觀察可能停車的位置,要先預測車門的靜止位,車停好時門口如果剛好在你面前
別人要跟你擠也有點困難。排隊?排什麼隊,公車還沒停好隊伍早就解散了各自卡位了
所以等公車卡位,要像打籃球搶籃板一樣的快狠準
▲ 擠公車到目的地,也是在地鐵出口附近,名符其實的接駁車
▲ 昨晚深夜上演的羅馬驚魂夜,鬼哭神號的其實是張小妹在牙疼。。。。
要不是已經確認房內沒有電視,低沉的呻吟聲以為貞子要爬出來了
因為之前從家裡帶的備藥已經吃完,又沒事先說沒,早上出門時查好資料找到這家藥局
▲ 幸好在義大利普拿疼也是非處方藥,跟藥師說學名之後她很客氣地幫我服務,真心感謝她
藥價也不貴,與國內的售價差不多,如果在西歐國家應該不便宜
▲ 前往梵諦岡路上有許多小販,最多的是賣這種紀念磁鐵,可以吸附在冰箱門上的那種
每一個都是一歐元,小販叫賣聲:One Euro、One Euro、One Euro、、、很洗腦
▲ 沒有網路的時代,要從地鐵站走到梵諦岡可能要看地圖,現在則是看手機地圖
▲ 我們最常用的方式是:跟著人群走!
▲ 很神奇地就來到梵諦岡這個國家了
▲ 不需要護照,只需要打開包包檢查有沒有危險物品,即可進入另外一個國家,很神奇
▲ 進入之後即是寬廣的聖彼得廣場,中央方尖碑是羅馬帝國某皇帝從埃及帶回,原本是放在競技場
廣場兩側284根拱形立柱,一說是像耶穌開開雙臂歡迎世界各地的信徒來訪
▲ 我們今天最主要的目的是參觀這座聖彼得大教堂,全世界最大的教堂,沒有之一
▲ 廣場兩座噴水池,建於17世紀,聖彼得大教堂則是16世紀初大規模擴建,花了120年的時間
▲ 我們並非教徒,而是以參觀歷史建築了解歷史的心情來參觀
▲ 方尖碑高37公尺,大約12-13層樓高度,在1586年被立於此處。
方尖碑的一些典故與爭議,可以參考相關報導:
2018 羅馬皇帝搶來的方尖碑!背負教徒血淚歷史 教宗方濟各卻獨排眾議力保?
▲ 照起相來並不會覺得聖彼得大教堂有多宏瑋,走近一看才會被震懾其巨大
▲ 右邊這座巨大的雕像,右手拿劍的是聖保羅。抱著一期一會的心情,準備進去好好參觀一下
▲ 參觀教堂走左邊,參觀圓頂先走右邊。這天很幸運排隊人龍沒有很多
看其他部落格介紹有時候排了上百公尺都有可能
▲ 順著動線買了票開始排隊上圓頂參觀
▲ 參觀的票價有兩種,8歐元是全程自己爬樓梯,10歐元則是一段電梯到屋頂,再爬一段上圓頂
注意看一下,即使是第一段搭電梯,也還要爬個320階,全程則是551階樓梯
▲ 如果照這算法,多花兩歐元可以少爬231階樓梯,而且上下都可以搭電梯,誰還會想自己爬?
▲ 咦?!我是哪根筋有問題?我買8歐元的!!
( 媽咪與兩小是買10歐元的 )
▲ 搭電梯的問題是還要排隊等電梯,自己爬不用等。省錢又健康,達到運動效果
▲ 上屋頂之後一家人會合,走到外面的屋頂之後再往圓頂方向走
▲ 進到圓頂內部,可以往下看到教堂內部,整體空間只能用一個巨大來形容,根巨蛋運動場差不多
▲ 祭壇上似乎是教宗正在進行禮拜儀式。。。
▲ 這樣拍照不知道是否冒犯神聖的宗教?阿門,願上帝原諒我
▲ 圓頂內部滿是工整的宗教壁畫,米開朗基羅最後的生命貢獻給這穹頂,直到過逝也還沒完全完成
▲ 從這邊還要304階才會到圓頂的最高點,沒有電梯,所有人都得自己爬樓梯
▲ 一部分走道沿著圓頂,以至於兩邊牆面是斜的,視覺上的扭曲讓人覺得暈暈的
加上走道很窄,很有壓迫感,可能會引發幽閉恐懼症發作。。。
▲ 小到不行的螺旋梯,僅容一人通過,要錯身會車很困難,萬一遇到福態的大媽就慘了
▲ 終於登頂,視野開闊一望無際,沒有高樓大廈阻礙視線,感覺很不一樣
▲ 一眼望穿所有建築,中間的聖彼得廣場和兩旁拱型迴廊。
▲ 圓頂上的觀景平台滿滿的遊客,來自世界各地朝聖的人很多,以後也不會少
▲ 聖彼得廣場上好像有甚麼活動?不知道是否教宗在說話?我們下樓之後人群已經散去
▲ 我們好像站在韓國人的旁邊了
▲ 到這類值得紀念的地方,不免俗的留下到此一遊的紀錄。
▲ 這些塗鴉的人或許也是這樣的心態,不僅沒有公德心,又有何紀念價值?
▲ 下樓梯再暈一次,壓迫感依然很重,不過症狀輕微一些。義大利半島地震應該不多吧?
▲ 回到屋頂平台,這邊可以上廁所,有需要的好好把握,待會還要參觀教堂內部,有側就上。
▲ 外出旅遊四處參觀,看到什麼不一定,但民生問題是基本的需求,不能馬虎
▲ 聖彼得教堂巨大的圓頂,遠看不覺得,用人當比例就能感受到建築的龐大規模
圓形穹窿直徑42公尺,整座教堂高度138公尺,相當46層樓高
▲ 準備搭電梯下樓,不過要排隊。爸爸用走的看看哪一方式比較快
▲ 進到聖彼得教堂大殿內,空間之大讓人驚呼連連。參觀教堂不需收費,可以攝影拍照
不過與威尼斯聖馬可教堂一樣,不可穿著太隨便或太曝露,會被要求披上外巾
▲ 聖體傘的作用是在室內移動聖體時使用載具,帝王在戶外遮陽的稱為華傘
教堂內的這座受傘體建於1624年,重量37公噸是目前是全世界最大的銅鑄物,規模相當巨大
▲ 旅遊欣賞風景、專注看展覽、看地圖找路、與家人交談或是搭乘交通工具時,容易被歹徒有機可乘
所以隨身背包不放貴重物品,護照與證件萬一丟失也很麻煩,參考其他高手分享的方法
後背包加個簡單的數字鎖,一來宣告我是有防範的,二來自己取物也不會太麻煩
▲ 雖然我們不是教徒,見識一下世界紀錄也是一種體驗
▲ 聖傘體的正上方就是畫滿壁畫的穹窿圓頂,正下方的地下則是聖彼得的墓穴
▲ 聖彼得當初在羅馬皇帝暴君尼祿的統治時期,以異教徒的罪名倒釘在十字架殉道
死後與其他人被葬在此處,直到1939年才正式發現聖彼得的遺骨,可見地下墓穴有多複雜
▲ 教堂內大殿的採光多半是自然光,設計上很巧妙地利用開窗讓光線自然進來內部
▲ 與參觀的民眾比較,可以看出大殿空間的規模非常巨大,難怪歷經120年的工程
▲ 拉斐爾的畫作:主顯聖容。真跡原畫保存於梵蒂岡博物館
▲ 前任教宗庇護七世 ( 1742 - 1823 ) 的祭壇。庇護七世是由拿破崙加冕就任教宗
後來也因為譴責拿破崙入侵奧地利,因此受到拿破崙逮捕與拘禁
▲ 體驗花了120年的時間建造的高聳寬廣的空間,處處是歷史古蹟與藝術品
▲ 教宗庇護八世 ( 1761 - 1830) 的祭壇,只在位兩年就過世。
▲ 教宗亞歷山大七世 ( 1599 - 1667 ) 的祭壇比較特別,由設計師貝里尼打造底部紅白相間的祭毯
以假亂真。左手邊是聖母瑪利亞、右手邊是世聖女貞德,紅毯下有一死神手持沙漏,各有象徵意義
▲ 聖安德烈 ( Saint Andreas ) 是耶穌的第一位門徒,也是十二使徒之一,聖彼得的兄弟。
相傳在希臘被釘於X型的十字架而亡,所以雕像背後有大大的X型木頭
▲ 聖彼得大教堂內最著名的雕塑應該就是米開朗基羅的『聖殤』,母與子
▲ 安全考量下,雕塑有加裝安全防護,遊客不能太靠近,夢娜莉莎的微笑畫作也是如此。
米開朗基羅在25歲時完成這座雕塑之後一戰成名,而且是唯一在雕塑上署名的作品
< 維基百科 >
1972年5月21日,匈牙利男子托特·拉斯洛衝到雕像前大喊「我是耶穌基督!我復活了!」
同時以手中的鑿子和鐵槌,猛力敲打作品,造成聖母左臂斷裂,以及眼鼻部位的嚴重損傷。
事後,緊急封閉現場仔細搜尋,找回了50餘塊大理石碎塊。其造成的損傷之大,修復團隊
花了三年時間才大功告成。為了避免再度遭人破壞,作品修復後現已被放置在一大片防彈
玻璃後面,受到完善保護。
▲ 我們要用虔誠敬畏的心,好好地觀賞這件曠世巨作,謙卑地與之合照一張,咦?!
▲ 前任教宗依諾增爵十二世 ( Innocentius PP. XII 1615 -1700 ) 的祭壇
東看西看一陣子,非教徒的我們有很多不認識的地方,尚待學習增廣見聞
可能是因為現任教宗正在大殿作禮拜儀式,有些區域管制也不能拍照,沒照到聖彼得的銅像有點可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