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/08/07 三
▲ P3碼頭附近也有紀念品店,畢竟是人潮聚集匯流的地點。昨天停車場
▲ 順著步道慢慢走,沿途的木棧道讓人可以近距離看到湖裡的魚類。
▲ 不知不覺已經繞了一大圈,P3碼頭已經有段距離了。
▲ 湖區地形高高低低,健行步道旁隨處可以高低差所形成的瀑布群。
▲ 有些瀑布高低差10公尺,水勢相對較大且壯觀。
▲ 一整排瀑布所形成的山壁,溪水從林間瀉落,上有來藍白雲、下有碧綠湖水
構成一幅美麗的山水畫面,有點不真實的感覺。
▲ 2019年很慶幸有機會此一遊,當時怎麼也不知道半年後全球疫情爆發,三年間旅遊停擺。
▲ 沉浸美景之餘,轉身與遊客相伴可以立馬回到現實。幸好不到摩肩擦踵的程度。
▲ 有部分步道接近湖水較淺的地方,可以近距離看到不怕人的野鴨。
▲ 一家人慢慢散步欣賞風景,很多地方都有遮陰涼爽不少,大部分是輕鬆的行程。
▲ 兩位中學生。。。手機不離身對現在的孩子來說,似乎已是常態,即使在十六湖也需要照相。。。
▲ 樹林間的溪流比較湍急水聲較大,顯得熱鬧活潑。
▲ 匯集成一大片湖水之後,風平浪靜則是一片祥和。
▲ 整個步道行程,就在這樣光影變幻、動靜交替、鬧中取靜、靜中有聲之中進行
▲ 清澈晶瑩的湖水中,活潑好動的小魚不斷在覓食,讓整個園區內充滿了活力。
▲ 木棧道因為接近湖水,只要有人影晃動就會吸引魚群靠近,尋找覓食機會。
▲ 來到S型棧道區,木板棧道橫跨了一大片的水域,將遊客帶到對岸。除此之外,還有另外一個玄機
▲ 步道窄小遊客眾多,要好好拍照取景不容易,想擋住其他人拍一張滿意的照片要有相當大的恥度
▲ 我們家人的個性一向比較含蓄,有機會就照一下,有回憶就夠了。
▲ S型棧道區往前看,走到對岸之後,慢慢地似乎要往山上爬了,有點擔心。。。
▲ 既來之則安之,沿途美景相伴一家人談笑歡樂之餘,不覺疲累
▲ 慢慢走上坡的過程又出現小瀑布,地形有落差的地方就有水,真懷疑我們是走在湖中無水的乾地
▲ 地勢越來越高,往下看的地形景觀也不一樣了。
▲ 不知道哪冒出來的水,神祕地從樹林間就冒出來,成了十六湖國家公園內獨特的地理景觀。
▲ 美景搭配美人,美上加美。有老婆的陪伴無比幸福。
▲ 終於抵達第一個休息點,也是知名的景觀點---大瀑布 Big Fall。
▲ 大瀑布,顧名思義就是很多溪流之水,從一大岩壁頂端噴流而下
與我們常見的一掛水式的型態不太一樣,比較像是洗頭時蓮蓬頭的水打開後,
大量的水從頭髮間留下來那一瞬間的樣子,頓時眼睛鼻子與嘴巴都有水流經過的模樣
▲ 許多遊客也選擇在這邊暫歇,趁機拍拍照,打卡上傳,看起來這邊網路傳輸還是OK的。
▲ 多年來美麗的老婆一直是我最佳侶伴,無論是生活或旅遊。
▲ 現場實際狀況,讓沉浸美景的遊客稍微清醒一點。。。。
風景再怎麼優美,珍饈再如何美味,旅遊品質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。
▲ 觀察了一陣子,來到這邊的遊客都滿有水準的,輕聲細語動作輕柔,沒有大聲喧嘩或誇張的笑謔
更沒有人在唱歌,感覺上應該是沒有西班牙人的身影
▲ 往上看望山頂,不知天上之水從何而來?
▲ 大瀑布 Big Fall的比例大約是這樣,水量不是很大可以近距離觀賞不會上演濕身秀。
▲ 休息足夠之後繼續往前走,我們從P3碼頭,往St1 第一車站方向走。參考指示牌不會走錯方向。
▲ 往前走的步道有高低起伏,從林間看到來時走的S型木棧道,我們正慢慢在爬坡登高中。。。
▲ 走到大瀑布的對側,遠遠地看相當壯觀,棧道上渺小的遊客更凸顯瀑布的規模之大。
▲ 剛剛走過的棧道,順序就是S型棧道之後接大瀑布。遠遠地看感受與身處其中,感受差異很大。
▲ 即使登高望遠,還是看不到水流源頭,到底是哪裡冒出來的?
▲ 爬坡累了稍微暫歇欣賞一下風景,氣候、溫度、陽光、遊客密度與動線設計,
無一不是最佳組合,讓我們對十六湖國家公園留下美好回憶
▲ 遠遠地又看見S型棧道了,這角度的場景感覺似乎見過?
▲ 從這角度看到的景象,就是旅遊網站或宣傳十六湖時,常出現在海報的畫面
心中不由冒出一聲:啊,原來就是這裡呀!!
▲ 我們稍早走過S型木棧道時,根本沒想到這裡就是十六湖座具代表的場景之一
▲ 越爬越高,呈現的風景也越來越經典,相當獨特的地理景觀。
▲ 為此獨特的風景留下見證,2019 到此一遊紀念。。。( 人與風景一同入鏡有點難度 )
▲ 絡繹不絕的遊客,也成了此風景畫面的一項元素。
▲ 名符其實的山明水秀,碧水藍天相互輝映。
▲ 眼前的美景就是我們的來時路,不知不覺來到這邊,路線設計相當巧妙。
也誠心感謝前人部落格的分享,建議大家這麼優質的健行路線。
▲ 不同角度跟媽咪合影紀念,拍再多的照片都不嫌膩。
( 可惜步道狹窄,四人要自拍有點難度 )
▲ 望遠鏡頭可看到靠湖邊的棧道,遠觀近玩兩相宜。
▲ 剛剛那一整片瀑布,近看時相當壯觀,遠眺時又別有一番滋味。
▲ 世界級的地理景觀值得多看幾眼,感受溫度、濕度、微風、陽光、氣味、聲音。。。。
▲ 隨後來到ST1公車站,準備搭乘接駁車往下一地點,已經不少遊客在這邊候車。
▲ 以我們東方社會的習慣,搭車時會排隊等候。看看現場環境,像是有人在排隊的樣子嗎?
感覺沒人在排隊,但確定是每個人都在等車,究竟是怎麼回事呢?繼續看下去。。。
▲ 藍色上衣的女士是園方的工作人員,路邊走道是一堆遊客,工作人員也沒有要求大家排隊的意思
▲ 答案揭曉,不用排隊。車子一來大家蜂擁而上,很神奇的是,大家都有位子坐,好奇怪。
▲ 等大家都坐好,發車時間到才開車。這時候爸爸還有時間可以下車拍照一下。
▲ 接駁車一列總共三個車廂連接一起,時間一到準時出發,
比較奇特的是剛剛藍色上衣的工作人員也跟著上車?是座車長嗎?
▲ 接駁車依序從 St1開往 St2、St3。接近St2時,也就是我們旅館附近
從車窗往外看有點讓人傻眼,排隊等上車的遊客是剛剛的好幾倍,這是怎麼回事?
▲ 我們才知道剛剛跟我們一起上車的工作人員,他的目的是管控上車的人數
不能讓遊客無止盡地擠上車,一來是希望乘客都有座位,二來是車輛載重有上限
▲ 因為在St1上車的遊客已經占去大部分座位,這邊能上車的人也不多
只能企盼園方能否加開班次疏運遊客
▲ 沒多就繼續開車,我們很訝異排隊的人龍居然上百公尺,未免太多了吧
▲ 一整個望去看不到排隊的盡頭。。。好在我們在St1就上車,不然排隊排到天荒地老。
此時不禁讚嘆前人分享的攻略太有效了,與歐洲人的旅遊指南不同,巧妙避開擁塞的人潮。
▲ 此時我們的動線,從中間邊右1/3的St1,搭乘接駁車路經St2,也就是我們一早上船P1附近
繼續前往最左邊的St下車,然後再步行回到P2碼頭附近,再搭船回P1,結束一天的健行。
▲ 抵達目的地St3,在這邊稍作休息,吃吃東西補充體力再繼續下午的行程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