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/08/17(五)

▲ 清爽的早晨睜開睡眼,就從床上看到這一幕,感謝老天爺給我們一個風和日麗出遊的好天氣。

▲ 房門外就是大廳,前方兩個門分別是廁所和浴室,右邊有完整的廚房設備,麻雀雖小五臟俱全。

▲ 昨天採買的早餐食材,這罐不是魚子醬,而是加了美乃滋的蝦(魚)卵醬,口感味道還不錯。

▲ 塗在上烤土司吃起來很對味,搭配水果與咖啡,簡單的早餐。

▲ 兩小自己選了喜歡的優格,看不懂文字,光從圖片來判斷商品,難免踩到地雷,不知有糖或無糖。

▲ 吃飽喝足,整裝出門一天的探險。上面看這樓梯是很有趣,但想到每天要爬四樓就腿軟了。

▲ 四層樓的房子每層兩邊都有大門,門內偶而傳出人語聲響,確定是都有人居住的房間。

這樣的結構與國內舊式無電梯的五層公寓的概念類似,只不過我們樓梯間特別狹窄,俄羅斯特別大。

▲ 右邊灰色的門就是出入口,進門就是按電鈴叫人開門。( 好像不管你隨便說什麼通關密語都會開門...... )

▲ 早晨的街道來往行人,上班、上學、買菜,很平常的生活景象。只不過應該不會像日本人一樣,

向陌生人打招呼吧?店家會招呼是希望能做生意賺錢,莫名其妙道早安大概會被當壞人吧?

▲ 早安,喀山大教堂。

▲ 同一個地方附近向後轉,又可以拍到滴血救世主大教堂,地鐵就在右邊,這地點交通很熱鬧。

▲ 喀山大教堂對面的地鐵站是 Nevsky Prospect ( Невский проспект ),中文翻譯應該是涅瓦大街

站,藍線與綠線的交會點。我們打算前往彼得夏宮,先搭地鐵到紅線的 Avtovo ( Автово ) 站,要

轉車一次,然後再搭小巴士前往,感覺有點複雜又花時間,但交通花費很便宜。

▲ 藍線搭兩站,在Tekhnologicheskiy Institut站 ( 理工/科技學院 ) 換車,轉搭紅線。

( 節錄自 http://www.lyymm.com/ )

▲ 地鐵費用搭一次45盧布 ( NT.22 ),沒有限制搭多遠。刷卡付款之後每人得到一個金屬代幣。

▲ 投入代幣就可以進站,出站不用代幣,反正是均一票價。

▲ 深不可測的地鐵,當防空壕絕對沒問題。與倫敦的地鐵 ( Tube ) 相較不知道哪邊挖得比較深?

▲ 俄羅斯的地鐵不知道能不能拍照?緊張到爸爸手抖照相都糊了....

▲ 搭電梯一路往下來到十八層地獄..............一樣深的地底,發現一件可怕的事,還要繼續往下走.....

▲ 總算來到最底層,古典簡約的月台雖談不上富麗堂皇,寬敞的空間與典雅的設計,第一印象很好。

▲ 月台上乘客雖然面無表情,後面那位太太看我們歡樂拍照,也不免莞爾

▲ 在車廂內東張西望,明明是披薩的廣告,我們卻只看得懂圖片與阿拉伯數字。

▲ 上車之後車廂內安安靜靜,聽音樂划手機,與西歐其他國家差不多,但少了街頭藝人的騷擾。

▲ 我們只搭兩站就換車,在理工學院站轉車。2017年4月的爆炸案就發生在這段地鐵.....

最危險的地方可能就是最安全的地方,對當地的居民來說,太陽明天依然升起,日子還是要過呀

謹此向無辜受難者表達哀悼之意,也希望恐怖攻擊不再發生。

▲ 這站的月台似乎比剛剛豪華,慢慢地有宮廷氣息出現,兩旁的柱子上還有許多名人的浮雕。

▲ 史達林的浮雕,這個我還認識看得懂,沒知識要多看電視,哈哈。

▲ 其他的就一個也不認識 Embarrassed smile。 卡拉馬助夫兄弟的杜斯托也夫斯基嗎?決不是索忍尼辛,他是反共。

▲ 轉搭紅線到ABTOBO站 ( 不知該如何翻譯? )

▲ 地鐵車廂內有免費wifi,人家可是很先進的呢!

▲ 這站的月台充滿了宮廷奢華的氣氛,傳說中俄羅斯皇宮般神秘的地鐵站就是這樣呀!相形之下左

邊地鐵復古的車廂彷彿是一個多世紀前的風格,有一戰時代的影子,兩者相得益彰充滿俄式風味。

▲ 雖然在這場合拍照有點壓力,但我們不一定會走回頭路,把握難得的機會留影。

▲ 相對的是聖彼得堡這邊的居民,會到我們國家旅遊的機旅也不高,甚至連Taiwan在哪都不清楚。

▲ 進出站的圓形大廳面積很大,只有兩個小小的售票窗口,整體建築大器卻不失古典雅緻。


▲ 一樓大廳出入口簡直像一座博物館,這是車站嗎?

▲ ABTOBO地鐵站的外觀簡直就是一座博物館,藝術氣息濃厚。( 焦距沒對好,拍糊了 )

▲ 出車站之後,到對面右前方的地方等小巴士,走地下道很方便。

▲ 只要是424或424A的小巴士都可以搭,但是遊客很多,慢慢等,大致上秩序還OK。

▲ 數大必有枯枝,人多必有壞蛋。右邊這位老禿就不排隊,直接走到前面就想上車。大型公車來了

走過去直接插隊,結果是被司機趕下車,忿忿不平地碎碎念,看得真是痛快極了。

▲大熱天下等了快半小時,雖然還忍得住,只是不太舒服。沿路看郊區的景色,跟國內的很像嘛!

▲ 等到一輛大巴士上寫424,可以乘載40人以上,一下子就消化很多遊客。車程大約40分鐘左右,

右邊一大片綠地公園出現,準備下車,已經看到上花園的範圍了。

▲ 乘客陸續下車,我們準備了每人70盧布的車資要給司機。乘客一半都還在車上,後面巴士的司機

就狂按喇叭,似乎示意要這輛巴士趕快開走。排隊等一下不行嗎?真的很奇怪,更奇怪的是司機似乎

也不太想收車錢,只想趕快開車走人,難道不收費用對他來說沒關係嗎?戰鬥民族讓我們充滿疑惑啊

▲ 彼得夏宮 ( Peterhof, Петергоф ) 是1709年彼得大帝定都之後夏命興建的一座宮殿,設計的概念

也受到法國凡爾賽宮的影響,建成之後一直是沙皇家族夏天居住的地方。

▲ 彼得夏宮分成上花園和下花園兩大區域,上花園為寬廣英式庭園,就是我們目前所在位置。搭

過來會從上花園開始逛,這邊是免費參觀的。下花園則是後面靠近海邊的園區,中間以大宮殿隔開。

▲ 2015年去德國時,新天鵝堡附近也有一座彼得霍夫宮,因大雨未能成行,不知道兩者是否有關?

( 新天鵝堡的是林得霍夫宮 Linderhof,謝謝Danny兄不吝指正 )

▲ 池中野鴨不太畏懼生人,孩子最喜歡驚嚇這些小動物,很不好的示範。

▲ 十八世紀流行花園裡一定要有噴水池的概念,或許當時這是最動感的時尚設計吧!

▲  繼續往前走,淺黃色主建築是大宮殿博物館,將夏宮一分為二。

▲ 彼得夏宮到此一遊,2018年夏天的紀念。( 剛好向光,眼睛都睜不開了 )

▲ 有人說聖彼得堡的天氣一年不到60天的晴天,那不就與紐西蘭峽灣一樣?我們運氣真好。

▲  大宮殿的兩側,各有一金色尖塔的建築,類似佛教的風格,在大太陽底下金光閃閃炫麗奪目。

▲  四排樹木修剪得整齊劃一,這場景好像在「不可能的任務:全面瓦解」,其中一幕很眼熟。

▲ 下花園要買票入場,網路介紹的資料都是說從右邊方向去買票,至於左邊呢?沒有查證不清楚。

▲ 噴水池的水花四濺,在陽光的襯托下格外活潑充滿變化。

▲  剛好有新人趁這樣的好天氣,來這邊婚紗攝影,新郎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,祝他們幸福美滿。

( 新郎應該是坐著那位吧?與新娘的身材比較登對 )

▲ 日正當中烈日之下,屋頂尖塔散發著金碧輝煌耀眼的黃金光,無比的奢華與貴氣表露無餘。

▲  這大門進去是很大的廣場與空地,正好是售票的地方,可以容納很多遊客排隊買票。

▲  單門票900盧布,約NT.430。如果加買一個博物館的門票是1100盧布,約NT.530 ( 我們買這個 )

曾經看多六七年前的網誌,當時門票是450盧布,可是那時匯率是一比一,約NT.450,費用差不多

▲  用自動售票機買票,壓一壓就可以刷卡取票,這適合成年人或是背包客獨行俠。

▲  一旁人工售票居然大排長龍?!都不會操作自動售票機嗎?後來想一想,如果要買兒童票、敬老

票或其他優待的票券,就非得排隊才能購買,或許是這些因素吧。

▲ 拿票之後即可進場,好戲在後頭。

▲ 繞過大宮殿進到裡面,建築物前一排斜坡下是一大噴水池,11點開噴,我們到時已經時間超過。

▲  皇宮前噴水池連接運河直通芬蘭灣,彼得大帝乘船從市區那邊過來,直接開進運河在宮殿前下船

▲  能夠在這邊擺攤營業,想必有兩把刷子,不是後臺夠硬不然就是強運過人。

▲  看到這幅景象,更加確定整體設計與法國凡爾賽宮、德國赫蓮基姆宮,應該是互相模仿的對象。

▲ 大宮殿入口大排長龍,等著要進去參觀的遊客多到爆,而且看這種排隊的態勢,直叫人心生畏

懼,因為根本不確定是怎麼排隊的,大家似乎都要緊緊相靠在一起才能避免被人插隊。

▲  散散步繼續往另一邊走,從不同角度欣賞這座宮殿與花園,順便去找廁所 ( 媽呀!好遠 )

▲  維持得很漂亮的草皮,門票收費讓園方有維護的經費,反應在園內的整潔與美觀。

▲ 夏天氣候溫暖百花齊放,遊客們也趁好天氣到此一遊,人潮洶湧。


▲  大概是轉車加上走路累了,有人心情不美麗,趁機作亂。

▲ 正中央的大力士參孫正在努力噴水中,與凡爾賽宮、赫蓮基姆宮各具特色,不過更強大的是希臘

神話。外在的美景當前,內在的心情不敵。遊客太多,多多少少影響到旅遊的品質吧?

▲ 沒關係,再過幾天我們即將到人煙罕至,看不到其他人的極地荒野,與世隔絕一陣子。

▲ 午餐就在園區簡單吃,熱狗漢堡與飲料。缺點是沒地方坐著好好休息,只能站在路邊吃完再走。

▲ 攤販旁邊一角落很多人聚集,正在欣賞這個百年前會自動噴水的機關。中間四隻鴨子與一隻小狗,

會一直繞圈圈和噴水。儘管有些小詭異,不過在三百多年前可算是高科技的產物吧?

▲ 一直往運河盡頭走去,拍照的好地點一樣人潮洶湧。


▲ 橫跨運河的幾座小橋上,無異是拍照的好地點,兩旁成排整齊的綠樹襯托著華麗的宮殿。

▲ 運河盡頭即是芬蘭灣,海水的岸邊依然有高聳的林木,總覺得奇特而不解。

▲  與宮殿的人文氣息想較,自然景觀貸給人心靈的撫慰,似乎有更佳的效果。

arrow
arrow

    武大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