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/08/16(四)   音樂在最下方,可自行關閉

▲ 旅館與滴血救世主大教堂只隔了一街道,步行過來很方便。教堂就坐落於格里博耶多夫運河旁。

▲ 從旅館到滴血救世主大教堂的距離大約500-600公尺。

從小對俄羅斯的印象就是洋蔥頭教堂,大概是俄羅斯方塊遊戲置入性行銷太強烈的影響。

洋蔥頭教堂又以莫斯科的聖瓦西里大教堂 ( 聖巴素/聖巴索 ) 最負盛名。聖彼得堡這邊也有一座更華麗更

宏偉的洋蔥頭教堂,就是這座滴血救世主大教堂。咦?!最高的洋蔥頭尖塔怎麼包了一層東西?

殘念,居然趁暑假旅遊旺季在整修。

 

< 維基百科 >

1881年3月13日(俄曆3月1日),亞歷山大二世的馬車通過格里博耶多夫運河河堤時,一個無政府主義者扔進一枚手榴彈,皇帝出血嚴重,被送回到冬宮後幾小時後死亡。1883年,其子亞歷山大三世為紀念亡父在此地點修建教堂。工程進展緩慢,直到1907年尼古拉二世在位時期才最終完成。暗殺發生現場的一段街道被封閉在教堂的牆內,因此該段堤防延伸到運河中。在內部,在亞歷山大遇刺的精確地點設計了一個祭壇,裝飾以黃玉、琉璃和其他寶石。沙皇的血從簡單的鵝卵石中溢出,濺到地板上,與周圍與極為豐富的裝飾形成鮮明對照。
 
滴血教堂的建築風格迥異於聖彼得堡的其他建築,該市主要是巴洛克和新古典主義風格,但滴血教堂特意設計成中世紀俄羅斯建築,類似於17世紀的雅羅斯拉夫爾教堂和著名的莫斯科紅場的華西里·柏拉仁諾教堂。教堂內有7500平方米的馬賽克——超過世界上任何其它教堂。
 
1917年俄國革命以後,教堂遭到洗劫和掠奪,其內部破壞嚴重。蘇聯政府在1930年代初關閉了該教堂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,列寧格勒被德國軍隊圍困期間,引發嚴重的饑荒,它被用作蔬菜倉庫,因此得到了綽號「馬鈴薯上的救主」。它遭到嚴重的損害。戰爭結束後,它被用作附近的一個歌劇院的倉庫。
1970年7月,教堂的管理改屬聖以撒主教座堂(當時作為高利潤的博物館)。1997年8月,教堂在關閉27年後重新開放,但尚未祝聖,不作為全時間的禮拜場所。即使在革命以前,它也從未充當公眾禮拜場所,只是專門用來紀念被暗殺的皇帝,只舉行東正教的追思禮拜。現在,它是馬賽克博物館,是聖彼得堡的一個主要旅遊景點。

 

由於教堂非常高大,網友分享最佳照相地點是在運河另一邊 ( 我們站的位置 ),太靠近無法照到全景。

上一張照片所在是正面,往前走可以繞到背面這邊的購票處,此地剛好是背光,感覺比較涼爽。

▲  幸運的是現場購票入場的人不多,排隊一下就輪到我們。教堂每周三休息不開門,幸好這天是星

期四。本來還在猶豫要不要進去參觀,畢竟對東正教文化一無所知,參觀後覺得很棒,很慶幸有看。

< 營業時間10:30~18:00 >

大人一人250盧布,兩小18歲以下不用收費,所以一共500盧布,約NT.240,不算太貴。

一進入教堂除了滿滿的遊客之外,眼光所及之處,皆被四面八方高聳的壁畫震攝住了。教堂內的牆

上、柱子、天花板,滿滿都是基督教的畫作,很難想像要花多少人力物力與時間來完成這樣的鉅作。

中央圓頂是主耶穌的聖像,拜占庭帝國時期的東正教,習慣將耶穌聖像放在教堂中央正上方,有

看顧世人的意義,圖像起來相當莊嚴神聖,不過周圍的聖人或聖徒,我們就不太認識了。

滴血救世主大教堂的縮小模型,這邊是正面,好歹看一下最高的洋蔥頭尖塔長什麼樣。

教堂正後方中間上是基督聖像,類似羅馬皇帝萬眾朝拜的情景,因為耶穌被認為是世界之王。
 

聖像壁上有精緻的雕塑與基督和聖母的聖像,壁內有聖壇,平日應該不對外開放。

祭壇南邊的聖像圖,祭壇結構由岩石雕刻而成,中間為耶穌復活的聖像。

20180816_07 救世主滴血大教堂 015ss

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遇害的地點,原地蓋起了這樣的石亭來紀念這位改革的皇帝。

教堂內可以大大方方地照相,不過還是得維持該有的禮儀,神聖的殿堂內,不可大聲喧嘩。

教堂內的石柱與牆壁上,都被精美的馬賽克壁填滿,總面積超過七千平方公尺,名列世界第二。

可惜畫作中的聖徒或是聖人,一個也不認識。

可以猜想壁畫主題是聖經故事,可能是基督復活顯現神蹟的一幕 ( 請原諒我亂猜的 )

三位天使為主角情景,不知是否為傳遞耶穌或聖母的訊息。

壁畫上的出現的人物相當多,而且俄羅斯信奉的東正教自中古世紀與西歐的羅馬天主教分離之後

出現某種程度的差異性,這次旅行對東正教有新的認識與觀察,比方說女性進入教堂要包頭巾。

畢竟滴血大教堂是以紀念亞歷山大二世所興建,初衷並非為了彰顯神蹟或對耶穌的信仰,在聖彼

得堡算是一級的觀光景點,加上收費入場,所以規定與要求就沒那麼嚴格了 ( 拿人手短的概念?)

巨大的吊燈不禁直想:到底是怎麼吊上去的呢?特別在一個多世紀之前?或者說當初沒這個吊燈?

▲  幾個圓頂的聖像一眼望去,莊重威嚴的氣氛中帶著氣勢磅礡的壓迫感,讓人印象深刻。

靠進出口的地方不可免俗地有紀念品的販售。種類很多,而且....多半是宗教有關聯的物品。

最特別的是這類馬賽克的畫作,還有介紹如何製作這類的材料,可惜都是俄文,沒有英文可參考。

從出口離開到外面廣場剛好是教堂的正面,附近聚集了許多攤販與商家,遊客很多很熱鬧。

午後時間正面大門口面對陽光,教堂外觀一整個明亮鮮豔。但是人像照起來卻陰暗背光?怎麼回

事?廣場就在教堂前面,要拍下全景不是很容易,往前站有點距離才拍得下,偏偏這裡是樹下.......

雖然有陰影,還不至於差太多,照片並不打算投稿攝影雜誌或者參加國際攝影比賽,有回憶就好。

一群遊客都在樹陰下休息躲避毒辣的陽光,一邊欣賞教堂的雄偉壯麗。有人潮就有錢潮的道理舉

世皆然。附近不少攤販與小店。酷熱天氣來份清涼的冰淇淋最能消暑,身體與心靈上都能得到慰藉。

沙皇時代華麗的宮廷禮服被拿來做拍照的生意,想想至少比那幾個鴿子生意人還有良心多了。

大教堂前方,沿著運河的道路中應一字排開的攤販,玲瑯滿目的土產與紀念品目不暇給。

俄羅斯比較特別紀念品的是俄羅斯娃娃和彩蛋,兩小都覺得俄羅斯娃娃很詭異,不敢買。

好幾家攤販賣的東西大同小異,仔細找說不定可以挖到寶,不過我們不想花太多時間在這邊。

出門旅行到處走動,能遇到好天是幸運的。陽光燦爛的午後,我們一家人在俄羅斯的聖彼得堡大

街上,至今都還覺得缺乏真實感。當行程確定時,哥哥還不太敢相信要造訪俄羅斯,如今事已成真。

聖彼得堡因為靠海,與歐洲其他各國來往交流頻繁,成為城市發展條件的一大優勢。1703年5月

彼得大帝在這裡建城,1712年至1918年期間為俄羅斯帝國的首都。幾次的俄國革命,第一次俄國

命、俄國二月革命、十月革命都以此為舞台。動畫真假公主安納塔西亞的故事設定也是在這城市。

以往只在教科書、電視上或旅遊雜誌介紹俄羅斯,現在身處其中一直覺的很不可思議。日常生活

很多事以為不可能、做不到、沒時間,其實只是機會與緣份還沒到而已。

離開滴血救世主大教堂,時間尚早,徒步前往參觀喀山大教堂,兩者相距大約600多公尺而已。

我們的旅館剛好位於這兩教堂之間,走在寬敞的街道上感覺很舒服。

教堂對面剛好是地鐵站 Nevsky Prospect 的出入口,遊客出入如織,似乎每個都面色凝重。

其實也不需要看得太嚴重,高加索人種眼眶深陷,眉毛位置也很低,不太容易看出表情的變化。

教堂對面轉角的Dom Knigi書店,建築物外觀古色古香,在涅瓦大街上相當顯眼。許多部落格都有

介紹過,樓上有咖啡館 ( Singer Cafe ) 坐下休息喝飲料和簡餐,還有一點是廁所免費。

過馬路來到喀山大教堂這邊,可惜照起相來剛好又是背光!奇特的是,這角度並不是教堂的正門。

1801年開工的喀山大教堂是為了崇敬喀山聖母所建,喀山聖母是東正教最高位的神。設計的原型

是梵諦岡的聖彼得大教堂,我們身後一共94+2根大圓柱,相當氣派宏偉,可惜欄杆圍著不能太靠太

近。與滴血救世主教堂不同的是,喀山大教堂免費參觀。但免費的條件是要保持教堂內莊嚴隆重,

有信徒在裡面虔誠地敬拜聖母,所以禁止攝影。( 網路上其他部落格的照片不知道怎麼來的? )

俄羅斯元帥庫圖佐夫的雕像矗立在教堂前端,這位打敗拿破崙的英雄在俄國歷史有重要的一席之

地。據說喀山聖母曾於俄法戰爭期間顯靈。元帥庫圖佐夫在戰前到喀山聖母前祈禱,聖母託夢給庫圖

夫將出現前所未有的寒流,這寒流使得拿破崙·波拿巴的軍隊不戰而逃,凍死過半,戰鬥力全消,

讓庫圖佐夫一戰成名。1813年,統帥庫圖佐夫因病過世後,即將骨灰安置在這座教堂中。

 

< 維基百科 >

喀山主教座堂(俄語:Каза́нский кафедра́льный собо́р)位於聖彼得堡的涅瓦大街,由俄羅斯建築師沃羅尼欣設計,於1801年8月開始奠基儀式。教堂以古羅馬聖彼得教堂為原本,歷經10年於1811年竣工。但是由於教堂的正門面向北方,側面面臨涅瓦大街很不美觀。所以,在教堂東面豎立94根科尼斯式半圓型長柱長廊使喀山教堂變成典型的俄式教堂。在喀山教堂竣工後,裡面供奉喀山聖母像,現在喀山聖母像保存在美國的博物館內。
 
現在喀山教堂內安葬了俄羅斯著名元帥庫圖佐夫的骨灰,他墓碑兩邊掛滿了庫圖佐夫在俄法戰爭攻陷城市的市旗和鑰匙。教堂前方由著名雕塑家阿格諾夫雕刻的庫圖佐夫的雕塑,在他旁邊是與其同期的元帥巴克來德托利的雕塑。

 

喀山大教堂前也有街頭藝人在與觀光客合照,但他們不會強求,也會先告知400-800盧布的價位。

算是比較正派經營的街頭藝人,不像那群鴿子男用卑劣欺騙的手段。

從教堂門口看出去,隔著一座噴水池花園就是涅瓦大街,對街就是書店。左邊白色建築一樓就是

星X克咖啡,我們的旅館就從左邊的路進去大約130公尺,地理位置很方便。

所供奉的喀山聖母像有許多顯靈的傳說,對蒙古大軍的作戰、俄法戰爭、二戰圍城的危機.......

每次顯靈之後就會神祕地消失,直到下一次災難來臨之前,會再一次出現解救蒼生。我們是東正教的

外行人,進到裡面多是看熱鬧的成分居多。內部牆面與石柱上,與滴血大教堂一樣有很多宗教畫作。

個人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,教徒大排長龍等著到祭壇的旁邊,在胸前劃十字禱告與親吻聖像。

這與我們所認知的基督教與天主教有很大的差異。世界之大,果然有很多我們不知道的文化與民情。

爸爸又使用了拍照不用閃光燈的秘技,三個人臉上最亮的就是爸爸。後會有期囉,喀山聖母大教

堂。逛了一下午雙腿好累,回旅館休息一下,待會還有更精彩的活動等著。

 

 

參考資料

1. 滴血救世主大教堂介紹:https://www.backpackers.com.tw/forum/showthread.php?t=1771789

arrow
arrow

    武大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